五年前,一群人背著大包小包,從一顆螺絲釘到電纜局放測試儀,漂洋過海到祖國南端的永興島,掛牌成立三沙供電局,承擔起島上電力“發配供”一體化的重任。圖為在海南三沙永興島,馮乃華與工友測量線距。
九月的三沙,太陽熱辣。一個戴著安全帽、皮膚黝黑的男子來到永興居委會,開始著手現場勘查新居民樓用電情況。忙活了一陣,他和同事討論確定Z終供電配套方案,并向居委會承諾:確保以Z短時間內讓居民樓電通燈亮。他叫馮乃華,35歲,三沙供電局生產部副主任。永興島居民習慣叫他“華仔”。
三沙供電局的同事則戲稱馮乃華為“島民”,不僅是因為他曬得黝黑的形象,更主要他是在島上值守時間Z長電工。從2013年8月登上永興島至今,馮乃華已經累計在島上值守超過900天。有幾個春節,他主動留島值守,和島上居民一起過年。
作為一名技術人員,給發電機加油、切換、抄錄運行數據、檢查、巡視等,是馮乃華每天都要做的活。永興島發電機組每天輪換運行,一天要切換3-4次,保證機組有足夠的冷卻時間,確保島上可靠用電。他有早起的習慣,便主動承擔了清晨發電機組的加油和切換工作。發電機房噪聲大,馮乃華和同事工作時的交流基本靠“交頭接耳”。
馮乃華在測量電表箱的尺寸,提前做電表遷移方案。永興島上的設備常年遭到海鹽的腐蝕,物資爛得快,設備壞得也快,因此電力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更不可輕視。
馮乃華巡視維護設備的同時,居民的用電服務也要兼顧。接到客戶電話,馮乃華和同事馬上開著電瓶車上門服務。對此,馮乃華說:“上了永興島,就仿佛回家一樣,見面都點頭、打招呼。我們跟鄉親們都熟識得很,上門服務的事基本天天有?!庇琅d島上基本實現綠色出行,電瓶車在島上隨處可見。
島上枯燥的生活,早把工作和閑暇時間雜糅在一起。城市里司空見慣的服務在這座島嶼上顯得奢侈,島上的一切都要自己動手,車臟了要自己洗,門壞了要自己修,甚至頭發都要自己理……馮乃華的手機里,有父親和哥哥來島上探望他時留下的照片。
永興島上還有很多像馮乃華一樣的電力工人,大家Z喜歡做的事就是圍坐在一起,面向大海,聊天談心。
一顆年輕的心能沉寂在一個陸地面積幾平方公里的島上,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囂,“馮乃華”們像極了他們所處的海島,穩健樸實、清澈見底。
海南三沙永興島,面積2.6平方公里,是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。如果僅算陸地面積,三沙是Z小的地級市,但如果算上海洋國土,沒有比它面積更大的地級市。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珊瑚島,飛機上鳥瞰呈橢圓形。從永興島到三亞榆林港或從文昌清瀾港到永興島,都是330公里。固定船期從海南島文昌碼頭到三沙永興島,即使風平浪靜,船行也需要十六個小時才能到達。
在漁民村漁民的高腳屋前,馮乃華和同事商討著漁民新居住區供電方案。原本,漁民很少長久定居在永興島。隨著永興島上生活條件的改善,越來越多的漁民定居下來。
在永興島漁民新居住區,馮乃華和同事在實地測量,提前為接電入戶做準備。如今,島上幾十戶漁民即將入住政府新建的定居點。他們向周邊島礁的漁民收購魚獲,辦起了小飯館、海產品零售。
電穩定了,網絡也穩定了,漁民店鋪里都支持電子設備付款,還能叫外賣。島上沒有快遞員,所有人的快遞都需要自己去郵局查收。
工人們Z熱衷于在辦公區種樹,以便于改變駐島生活環境。
島上的工人們都穿著專門設計制作的工作服,衣服袖子上有國旗的標志,讓他們心生自豪。
從每天停三四次電到新發電機組無縫切換,從停電頻繁看不完一場完整的春晚到擁有島上電影院,三沙人的生活變化,見證著過去的艱辛和如今的巨變。
Copyright ? 2020 南京思能電氣有限公司
總部地址:南京浦口高新開發區星智匯商務花園8棟2層
工廠地址:來安縣汊河經濟開發區
客服電話:18913368066/77
關注我們,了解更多 |